第一百四十三期
研究生论坛第一百四十三期活动
时间:2016年12月7日(周三)上午10:00
地点:703会议室
主题:南北地震带深部结构及构造含义
报告人:王椿镛 研究员
主持人:杨娜(研究生会)
2016年12月7日上午,研究生论坛第143期特别邀请到我所王椿镛研究员,为全所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做了题为《南北地震带深部结构及构造含义》的学术讲座。研究生会杨娜主持了本次论坛。
王椿镛研究员从南北地震带的初步界定、南北地震带地壳上地幔结构以及与南北地震带有关的深部构造问题三个方面展开了讲座。首先介绍了地震带的概念以及三大全球性的地震带。地质学家将南北构造带分为北段位于阿拉善地块与贺兰山–六盘山之间,中段为北东向的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段为近南北向的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三段。而对南北地震带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分析主要从川西-藏东深地震测深剖面、P波和S波地震层析成像和远震接收函数分析结果三个方面来分析。与南北地震带有关的深部构造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南北地震带的边界及分段性、下地壳流和南北地震带形成时代和动力来源。经过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南北构造带发育于新近纪以来;是地壳深部的活动断裂构造;控制了中国大陆东西部的地震活动性和活动大地构造特征;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北碰撞-俯冲为90°E海岭在亚洲大陆地壳内发育的断裂构造表现。最后进行了总结。
报告的最后,在场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与王椿镛研究员就南北地震带的分段分析问题以及一些概念等相关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王椿镛研究员热情且耐心的解答了每一个问题。这次讲座加深了参会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对南北地震带的研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开拓了大家的视野。
?。ㄈ缧璞敬谓沧鵓PT,请致信yanjiushenghui@cea-ig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