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期
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九十五次活动
时间:2014年10月11日 上午9:00
地点:703会议室
主要内容:
1. 云南景谷6.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研究
报告人:韩立波 副研究员
2. 云南景谷6.6级地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
报告人:王未来 博士
主持人:人才资源部(教育中心) 陈婷
2014年10月11日上午,我所教育中心组织了第九十五次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特邀请第四研究室韩立波副研究员和王未来博士做关于10月7日云南景谷6.6级地震震后所开展的相关工作的学术报告。所内部分研究生参加了这次研究生论坛活动。
韩立波副研究员做了题为“云南景谷6.6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及震源深度研究”的报告。首先介绍了利用体波和面波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CAP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并阐述了该方法的优点,相比于单一震相,CAP减小了地下速度结构对震源机制反演的影响;反演中对体波赋予较大权重避免面波占主导作用;求解误差时引入距离影响因子,避免了最近台站记录对反演的影响。然后讨论了不同震源持续时间的选取对结果的影响。最后以2014年10月7日云南景谷地震为例,给出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最佳矩心深度为7km。
王未来博士的报告题目为“云南景谷6.6级地震序列双差定位研究”。地震重定位的研究对于分析活动构造、地震活动性以及未来可能的发震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王未来博士首先详细介绍了双差定位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然后分析了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此外,就如何提高地震定位的精度问题展开阐述,主要介绍了考虑地球扁率、台站高程等因素的三维走时表,相比于以往的一维速度模型,定位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景谷地震的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总体呈北西向分布,展布较窄,倾角较陡,断层倾向近垂直,与震源机制解结果相吻合。余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5km之间。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与他们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互动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