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期
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九十八次活动
时间:2014年11月25日 下午15:00
地点:703会议室
主要内容:
1、11月22日四川康定6.3级地震震后快速科技产出情况介绍-震源机制解
报告人:韩立波 副研究员
2、震级复核
报告人:王长在 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研究生会成员 朱维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Ms6.5级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持续开展应急处理科技支撑工作,震后快速产出多张成果图。我所研究生会组织了第九十八次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特邀第四研究室韩立波副研究员和王长在助理研究员做关于康定地震震后的成果介绍。地球所吴忠良所长、乔森书记以及所内部分研究生参加了这次研究生论坛活动。
韩立波副研究员主要以“震源机制解”为报告要点,介绍了康定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8公里,主要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上。依据地震构造图,详细地介绍了康定县附近区域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这些断裂带对于四川地区近些年发生的地震的影响。随后,他介绍到通过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反演震源机制解。最后,他详细介绍了两张成果图:地震波形反演中理论波形与观测波形拟合误差图、地震矩张量反演波形图。
王长在助理研究员主要以“震级复核”为报告要点,介绍了地震复核是从地震数据备份数据中心下载截取国内5级以上地震事件,转化为seed事件,然后分析处理成可使用的文件。这样可以保证地震发生后,能在20-30分钟进行处理,以便得到更加可靠的震级测定结果。针对四川康定地震,他展示了震级复核震级偏差分布图,并做了详细介绍。最后,他讲到地震发生之后,往往要求在2-3个小时之内就要给出地震震源参数,震级等结果,所以用震级复核方法对于地震主震、余震的震级结果有重要的意义。
听取报告后,大家对于康定地震都比较关注,就感兴趣的问题与两位报告人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整场报告气氛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