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媛凤楼,全国风楼阁平台,栖凤楼品茶app,51pc·mc品茶官网下载

科研要急国家之所急,还要先走一步。
                                    ——赵九章   
研究生教育

第七十八期

发布时间:2014-05-13

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七十八次活动

 

  时间:2013年2月4日(周一)14:00 
  地点:703教室
  主要内容: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8周年学术交流报告
  报告人:副研究员蒋长胜博士、韩立波博士、王伟涛博士
  主持人:教育中心主任 肖春艳

 

  2013年2月4日下午,为纪念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8周年,教育中心组织研究生和青年科技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活动,邀请有关青年专家就所从事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做交流。所内部分研究生、职工参加了此次研究生论坛活动。

  我所四室副研究员、科技发展部副主任蒋长胜博士做了题为“如何看地震的前震”的报告。报告针对海城地震成功预测的主要依据—前震,介绍了前震的定义、不同地区前震的比例、对前震的不同理解和应用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前震的区域特征和识别技术,并对如何科学利用前震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风险评估与决策进行了讨论。

  四室副研究员韩立波博士根据最近的研究工作进展作了题为“利用深度震相sPL和sSmS确定震源深度”的报告,报告首先指出深度震相在震源深度测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深度震相特点,报告随后以2011年6月20日腾冲5.2级地震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深度震相sPL和sSmS确定震源深度,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这两种深度震相测定震源深度方法可以与其它方法一起更好的约束震源深度。

  三室副研究员王伟涛博士介绍了其近期研究工作,报告题目为“监测地下介质波速变化手段”。他基于近期对背景噪声互相关函数的研究,分析了利用背景噪声得到的噪声互相关函数进行地下介质波速变化监测的优势以及影响精度的因素。着重介绍了背景噪声源的特征及其对利用噪声进行波速变化测量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补偿方法。

  通过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与会人员进一步加深了对海城地震成功预报的印象,也对地震监测预报相关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