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期
第六十五期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
时 间:2011年10月14日下午2:00
地 点:703会议室
报告题目:2009、2010级硕士研究生科研进展情况交流会
报 告 人:2009级硕士研究生刘红俊、徐伟民
2010级硕士研究生刘甲美、李成帅、吴萍萍
为促进我所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开展,2011年10月14日下午在703会议室开展了第六十五期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本次活动由教育中心组织开展,受邀的五名硕士研究生分别就自己的研究工作做了精彩的报告。
首先,刘甲美介绍了基于Newmark模型进行地震滑坡快速评估的相关知识。他指出可将滑坡视为一个具有一定临界加速度可在斜面上滑动的刚性块体,将地震动参数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已有资料建立起来的位移量与临界加速度和地震动参数的经验关系,就可以快速评估地震作用后滑坡的位移量大小。李成帅在讲述GIS原理的基础上,向大家介绍了Arcgis、MapInfo、Mapgis、SuperMap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相关知识,并指出其在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灾害评估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接着,吴萍萍给大家展示了自己运用RC和SC方法处理SKS震相得到的郯庐断裂中南段地区122个台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指出郯庐大断裂对下覆地幔的形变没有很大的影响,且岩石圈和软流圈地幔形变具有垂直连贯性。刘红俊运用我所在玉树地震震源区附近架设的流动台站得到的数据,采用层析成像方法,通过近远震联合反演得到了玉树及其临区的精细三维速度结构,并向大家作了结果的展示与分析。最后,徐伟民介绍了自己在进行重力观测数据预处理后,采用别而采夫滤波提取重力固体潮非潮汐分量得到的结果,表明TSOFT预处理软件较传统方法精度有较大的提高,在与GRACE卫星重力和CMAP降雨数据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非潮汐量的变化特征。
五位硕士研究生不仅介绍了自己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研究成果,同时也发表了对于各自研究方向新的认识与想法,使得在场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也深受启迪。在交流会上,大家都对于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有益的研讨,并针对有争议的地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大家都对各自的研究领域又有了更广、更深入的认识。研究生论坛是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发挥的平台,本次活动深刻地诠释了这一宗旨,这个平台也使得研究生在做学术报告、相互点评分析及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