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期
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七十次活动
时 间:2012年2月17日下午2:00
地 点:703教室
主要内容:在读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报告
报 告 人:博士生 吴健 陈鲲 付长华
2012年2月17日下午,在所教育中心的精心组织安排下,龙年春节后第一次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在703教室顺利开展,第二研究室在读博士生吴健、陈鲲、付长华等人分别就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工作做了精彩的报告。党委书记、副所长乔森研究员、科技发展部副主任蒋长胜及所内部分研究生、职工参加了研究生论坛活动。
吴健博士的报告以“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衰减关系不确定性校正原则的讨论”为题,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衰减关系不确定性的校正原则、地震动的离散检验以及敏感性分析等,提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推荐采用4倍方差校正。
陈鲲博士的报告内容是“区划图不同概率水准的比例系数(K值)研究”。众所周知,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破坏与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而从设防水准上来看,历代地震区划图所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中震作用(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分布情况,仅考虑地震基本烈度,对保障国民生命安全的作用并没有给予充分的考虑。地震区划图给出的是中震作用的结果,而抗倒塌水平(50年超越概率2%)的地震动参数(罕遇地震)是由中震乘以一定的系数外推得到的,此比例系数便称为K值。陈鲲博士以我国正在编制以抗倒塌为设防目标的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为例,详细说明了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地条件下K值统计特征及K值与地震环境的关系,并指出这是设防目标与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相互平衡的折中结果。
付长华博士的报告以“北京盆地结构对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为题,详细为大家介绍了地震动的盆地放大效应成因及其主要控制因素。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计算可以发现,反应谱的放大系数与盆地内沉积物厚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统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函数,并给出了北京地区反应谱放大系数的区划结果。
最后,乔森书记作了总结讲话,他希望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能够急国家之所急,时刻把防震减灾的迫切需求作为第一要务,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地震科技能力,加强科学探索与科技创新,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