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期
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七十六次活动
时间:2012年9月14日下午2:00
地点:703教室
主要内容:
1、日本东北3.11大地震快速钻探计划(IODP 343航次)介绍
主讲人:杨涛副研究员、博士
2、欧洲地震委员会(ESC)第33届大会参会情况介绍
主讲人:马腾飞博士研究生
2012年9月14日下午,我所教育中心组织了第七十六次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邀请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杨涛博士和在读博士生马腾飞同学分别就本人参与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和国际学术大会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所内部分研究生、职工参加了此次研究生论坛活动。所党委书记乔森研究员参加了论坛活动并认真听取了两位同志的汇报交流。
杨涛副研究员是我所一名年轻的科研骨干,主要研究领域为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并在该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他近年来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Tectonophysics》、《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认可。鉴于此,在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研究所外事办的大力支持以及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中国办公室(IODP-China)的资助下,杨涛博士以古地磁学家身份应邀于2012年4月1日至5月24日参加了IODP 343航次(即日本东北3.11大地震快速钻探计划)海上科考工作。杨涛博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IODP的历史沿革、科学主题、钻探平台、科学成就、IODP未来十年计划以及中国参与IODP的情况。随后他介绍了日本3.11大地震快速钻探计划的背景、科学目标、钻探过程中的技术挑战与操作困难。同时他重点强调了该航次取得的主要科学成果:(1)在海水深度为6883.5米的海底成功地钻进856.5 米,创造了科学海洋钻探的一项新纪录;(2)利用随钻测井资料分析确定了海底720米和820米两个断层带;(3)在海水深度为6889.5 米海底648-844.5 米之间成功取芯约50米,创造了海平面下最深取芯纪录;(4)首次在日本海沟探查到初步认为可能是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的边界的大型断层带样品。报告最后,他还简要介绍和展示了自己在船上工作期间工作、生活情景照片。
博士研究生马腾飞同学于今年8月中旬赴莫斯科参加欧洲地震委员会(ESC)第33届大会,这是研究所和导师为在学研究生提供的又一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良好机会。他向大家详细介绍此次参会相关情况和国际学术动态信息。欧洲地震委员会(ESC)是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下属的委员会之一,马腾飞向大家介绍了ESC历史沿革、活动宗旨以及组织结构等,它是欧洲大陆地区除欧洲地球物理年会(EGU)外最大型的国际会议之一,第33届年会共吸引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七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在本次会议中各国的地震学领域专家展示了一些研究新进展或趣味性的新发现。马腾飞同学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交流体会,给大家做了一些重点介绍。最后,应同学们的要求,马腾飞还简要介绍了自己在本次ESC大会上所作的poster报告,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纷纷就自己的疑问与其进行了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