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
研究生论坛第五次活动
时间:2004年11月26日(星期五)
地点:地球所1102房间
报告人1:王满生(博士研究生)
题目: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土层2D集8参数简化模型
报告人2:蔡明军(博士研究生)
题目:从静态应力触发角度研究丽江地震序列
主持人:王喜珍 博士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土层2D集8参数简化模型
王满生(博士研究生)
主要内容:
基于地基土双自由度集参数模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研究(根据上部结构记录到的地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刚度,利用改进的Kalman滤波技术进行识别,对结构的健康进行识别)。
一、使用的土层物理模型
本文采用的土层物理模型是林皋院士等提出的“土层集8参数简化模型”
二、采用此模型的原因
1.这种简化的物理模型避免了子结构模型﹑有限元模型和边界元模型的理论比较复杂、数值计算量大和不易为工程人员接受理解的缺点。
2.根据场地和基岩的实际地震动,基于弹性半空间土层的集8参数模型,利用改进的Kalman滤波技术,识别出实际成层或不均匀土层的集参数简化模型中的8个参数,更贴合实际的土层情况。
三、Kalman 滤波技术:
1.模型的动力方程;
2.建立Kalman滤波的状态矢量和状态方程;
3.建立量测方程;
4.利用Kalman滤波识别;
四、算例分析
以美国Alaska州Anchorage市一14层建筑的场地为例
1.场地的剪切波速度分布;
2.基岩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
3.识别出的8个参数;
4.验证识别精度:识别出的第一个自由度的位移速度,与实际的速度和位移(由记录到的地表加速度时程积分得到)比较,就能发现其识别的精度。
五、应用前景
1.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此方法得到一系列,不同地震条件下,不同场地的土层集8参数模型的参数,就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为以后考虑土-结相互作用的抗震设计提供方便。
2.如果我们能够得到上部结构每一层(或若干层)上的地震记录,就可以用此方法来识别地震作用后,上部结构每层的刚度,为结构在地震作用后是否安全提供依据。利用此法来对结构的健康检测,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此方法还能够对结构进行在线实时识别。
从静态应力触发角度研究丽江地震序列
蔡明军(博士研究生)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