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DRS:空间尺度和建筑物暴露分布对地震保险费率的影响—以唐山市为例
为合理、有效地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巨灾保险应运而生。我国地震保险制度逐步发展,多家保险公司开始重视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积累,增加巨灾财产险。开展巨灾保险业务的关键是巨灾保险费率厘定,其包括纯费率和附加费率两部分。纯费率是保险费率的主要部分。近年来,虽然现有研究承认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结构的费率不同,但是缺少空间尺度和建筑物暴露量分布对费率影响的精细化研究。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李小军研究员团队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研究以0.01°×0.01°网格数据为基础,分别对比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暴露量分布的巨灾保险费率。在计算区域的纯风险费率时,由于建筑物的分布不准确性或不确定性,根据已知条件,将建筑物分布简化,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保额全平均。视该区域内所有网格内的建筑物为一种类型的结构,所有网格的保额值相同,即,区域的建筑物费率为
。
2. 保额部分平均。视所有有建筑物的网格内各类建筑物分布相同,即每个网格的保额相同,为,区域的建筑物费率为
,其中,
。
3. 保额不平均。已知某区域的建筑物总价值,在遥感图像获得建筑物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得到每个网格内的建筑面积,分别得到每个网格的保额,即区域的建筑物费率可表示为
。
图1 三种不同精细度的建筑物暴露分布图
总体来说,第二种情况得到的费率优于第一种情况,更接近于第三种情况得到的结果,在建筑物分布均匀、潜在震源区单一的地区,第二种情况可以作为区县费率厘定的依据;但在建筑物密度差异大、跨越多个潜在震源区的地区,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真实分布进行费率厘定,否则将会因为费率过低而使保险公司面临经营亏损,或因为费率过高而使居民无力投保。
研究以唐山市为研究对象,围绕空间尺度和建筑物暴露分布两个因素对区域地震巨灾保险费率厘定的影响展开了探讨,得到三种情况下,唐山市各区县的费率对比,这是对地震巨灾保险费率厘定问题研究体系的有力补充。
图2 唐山市三种情况下区县费率对比柱状图
研究对地震巨灾保险费率厘定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是各区县之间实行差别费率,对于地震风险差异大的区县可进一步划分风险区域实行差别费率。二是在潜在震源区分布多样、建筑密度差异较大的地区,当建筑均匀分布或部分均匀分布时,存在高估或低估纯地震保险费率的风险。三是可以根据地震风险和建筑在空间单元中的分布情况对区域进行分类,从而评估各区域的地震风险水平,大致估算区域内地震保险费率的取值范围。研究成果于2023年发表于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Science》(Zhang, P., Li, X. & Liu, C. Impact of Spatial Scale and Building Exposure Distribution on Earthquake Insurance Rates: A Case Study in Tangshan, China. Int J Disaster Risk Sci 14, 64–78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3753-023-00471-4)。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李小军,1965年出生于湖南临湘,主要从事地震风险与防震减灾相关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