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媛凤楼,全国风楼阁平台,栖凤楼品茶app,51pc·mc品茶官网下载

科研要急国家之所急,还要先走一步。
                                    ——赵九章   
科研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科研动态

BSSA:基于广义线性反演技术的区域谱特性及其在2021年Mw6.1漾濞地震随机模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24

滇西北地区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历史上曾多次发生6.5级以上强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自2008年我国强震动观测台网正式运行以来, 2021年漾濞MW6.1地震是滇西北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为验证以广义线性反演技术和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技术相结合的考虑区域地震动特性的强震宽频带地震动模拟方法,提供了震例佐证。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傅磊副研究员等基于滇西北地区2008~2017年的42个中小震强震动记录,采用广义线性反演技术研究了该地区的地震动特性?;竦昧烁玫厍行≌鸬挠α堤卣?,完善了沿南北地震带分布的低品质因子分布区,建立了该区域的高频衰减参数模型,揭示了地震波沿该区域传播时的强衰减特性,分析了36个强震动台站的场地放大系数,以及基于GeoMatrix场地分类标准的各类场地的平均放大系数差异及其产生机制。此外还基于本文得到的地震动特性控制参数,考虑InSAR数据反演的震源破裂模型,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模拟了漾濞MW6.1主震的地震动。结果显示,模拟傅里叶振幅谱和反应谱在0.1 Hz以上与观测谱非常接近,模拟加速度时程与观测S波时程在形状和幅值上非常相似。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模拟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此外,从地震波传播路径的角度分析了永胜仁和和丽江龙蟠等2个强震动台站在0.3~0.8 Hz处的谱振幅下凹现象,认为可能与2个台站下方24~40 km深度处的地壳低速区有关。

该研究首次从震源、传播路径和局部场地条件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滇西北地区的地震动特性,提出并验证了考虑区域地震动特性宽频带地震动模拟技术。研究结果可为面向实际工程结构抗震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具有物理可诠释性的设防地震动确定依据。研究成果2023年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Vol.113, no.1, 378~400)。研究受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5219267542104057)、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09800)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DQJB22B28、DQJB21Y42)等项目共同资助。

 

a)滇西北地区的地震矩和震源拐角频率标度;(b)滇西北地区(SWM-SYRB)、川滇菱形块体东部边界(EM-SYRB)和松潘-甘孜地块(Songpan-Garze block)的品质因子模型;(c)滇西北地区基于GeoMatrix场地分类标准的A~D等四类场地的平局场地放大系数;(d)滇西北地区k0VS30的经验模型

 

2  2021年漾濞MW6.1地震模拟结果(红线)与观测记录(灰线)的比较。(a)反应谱;(b)傅里叶振幅谱;(c)加速度时程

 

 

作者简介

傅磊,男,博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强震动地震学研究室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动特性、地震动模拟、地震动衰减、强震观测以及地震工程与人工智能交叉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