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地壳”计划进展 | 绿色人工震源变化监测及结构探测
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绿色主动源团队在陈颙院士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在主动源的震源研究、软硬件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气枪震源监测技术完善与推广,逐步构建地震波发射网络
完善大容量气枪震源激发和监测系统的构建技术,设计不同环境下的主动源建设规程,优化工作流程。与甘肃省地震局合作建设刘家峡大容量气枪震源监测系统1套,实现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重要断裂带的监测覆盖?;斡牍抑卮罂蒲屑苹?,加强合作和推广应用,着力建立覆盖重点地震带的主动源监测系统,逐渐实现“天上有北斗,地下有明灯”的地震科技创新能力。
二、气枪震源核心设备自主化,拓展气枪震源的应用范围
气枪震源的激发控制是主动源监测的核心,在硬件设备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发和控制核心设备,实现设备的国产化。同时,研发形成了一套小型化可移动式陆地气枪震源激发技术系统,显著提升气枪震源系统的适用范围。

图1 自主研发的气枪组合激发控制系统及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三、优化主动震源监测软件系统,提升主动源系统的实用化水平
不断探索新的微弱信号识别技术和波速变化监测技术,提升地下介质变化监测能力。建立了一整套气枪震源重复信号的识别和分析技术;构建了主动源监测技术系统,实现多主动源软件系统构建、数据分析和结果联合分析,在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同震波速变化研究中成功应用。



图3 2021年漾濞Ms6.4级地震前后各台站分布及观测到的走时变化
四、引入新型绿色爆轰震源,结合超密集台阵开展精细探测
结合主动源探测和超密集台阵,在云南、江西、山西、四川等多个区域开展了台站间距几百米的线性及面状台阵的观测和处理分析,获取多个城市承载体的浅部结构。同时,结合最新的DAS光纤观测,对米级间距的前沿光纤观测和处理技术开展研究,可为城市地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