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媛凤楼,全国风楼阁平台,栖凤楼品茶app,51pc·mc品茶官网下载

科研要急国家之所急,还要先走一步。
                                    ——赵九章   
科研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科研动态

“透明地壳”计划进展 |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三维速度模型(CSES_VM1.0)

发布时间:2022-10-25

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位于青藏高原、华南块体、印度板块和滇缅块体的交汇地带,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作用及青藏高原物质侧向挤出等影响,区内存在多个挤压转换造山带和强烈的构造活动,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故笛槌〖爸鼙叩厍畈拷橹式峁寡芯浚袢「叻直媛实娜俣饶P?,是认识强震孕震环境、开展动力学数值模拟及高精度地震定位等的重要基础。

2018年以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吴建平团队构建了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高分辨率三维速度模型。该模型利用项目沿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北段新布设的地震台阵、川西地震台阵、小江断裂带地震台阵、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I期、II期台阵以及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通过地震面波与远震接收函数联合反演获取三维初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实验场及周边区域横向分辨率优于25公里,重点地区达15公里的三维P波和S波速度模型。

图1 地震学科实验场三维速度模型(CSES_VM1.0)

2022年芦山6.1级地震和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基于CSES_VM1.0模型,给出了震源区周边的速度分布图像。横跨芦山地震的P波速度和S波速度剖面显示,四川盆地浅部存在明显的低速层,与该地区较厚的沉积层相一致;中下地壳以高速层为主,但存在较大的横向起伏,表明中下地壳虽然具有较大的力学强度,但在青藏高原东向挤压作用下已发生明显变形。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浅部为高速层,中下地壳表现为显著的低速异常。在盆山接触带,青藏高原的上部地壳可能已逆冲推覆至四川盆地沉积层前缘之上,并在接触带形成低速软弱区。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的断层面向西北倾斜,破裂向上终止于低速沉积层下部。2022年芦山6.1级地震发生2013年芦山7.0级地震破裂面的底部附近,断裂面向东南倾斜,破裂受浅部高速异常体的阻挡终止于其下方,形成逆冲型构造中常见的复式y型断裂。

图2 2022年芦山地震和泸定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壳幔速度结构和余震分布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