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0日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5.8级、6.0级和5.2级地震科技支撑简报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6月10日0时03分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震中:北纬32.27度,东经101.82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1时28分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震中:北纬32.25度,东经101.82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3时27分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震中:北纬32.24度,东经101.85度)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立即启动震后科技应急处置预案,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此次地震的科技支撑视频工作会议,研究所党委书记欧阳飚研究员主持会议并做工作部署。所属各部门和专家团队开展了震源参数反演、余震序列精定位、震源区速度结构研究、地震动强度预测等科技支撑工作。
1.震源参数反演
1.1 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
郭祥云等利用区域波形数据,计算了3次地震的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结果分别为:(1)5.8级地震,断层节面I:走向239°/倾角081°/滑动角168°,节面II:走向331°/倾角078°/滑动角009°。初步判断为走滑型地震;(2)6.0级地震,断层节面I:走向147°/倾角088°/滑动角-002°,节面II:走向237°/倾角088°/滑动角-178°。初步判断为走滑型地震;(3)5.2级地震,断层节面I:走向337°/倾角085°/滑动角002°,节面II:走向247°/倾角088°/滑动角175°。初步判断为走滑型地震。
1.2 地震矩张量反演
韩立波研究员等利用区域地震台网记录,采用基于体波和面波波形的“裁剪-粘贴”(CAP)方法反演了3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最佳矩心震源深度,结果分别为:(1)5.8级地震,断层节面I:走向239°/倾角090°/滑动角157°,节面II:走向324°/倾角067°/滑动角000°。矩震级为5.2,最佳矩心震源深度约13千米;(2)6.0级地震,断层节面I:走向057°/倾角077°/滑动角-172°,节面II:走向325°/倾角082°/滑动角013°。矩震级为5.7,最佳矩心震源深度约12千米;(3)5.2级地震,断层节面I:走向069°/倾角080°/滑动角-171°,节面II:走向337°/倾角081°/滑动角-010°。矩震级为4.9,最佳矩心震源深度约8千米。
截至6月10日9时48分,房立华研究员等采用地震序列精定位自动处理系统,得到了305个余震的精定位结果。结果表明,余震呈北北西向分布,余震震源深度集中在6千米至18千米。
3. 震源区速度结构
张瑞青研究员等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和川西流动台阵记录资料,采用接收函数和面波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高分辨的壳幔速度结构。经过此次马尔康6.0级地震震中的两条剖面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在S波速度的低速异常的边界。
4. 地震动预测图
陈鲲研究员等综合考虑震区局部的地质构造背景、地震波的衰减特性以及土层对地震动参数的放大效应估计了3次地震的震动图。根据地震预测的震动图分布特征,预计5.8级地震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Ⅶ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1700平方千米;6.0级地震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Ⅷ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13000平方千米;5.2级地震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Ⅵ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1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