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媛凤楼,全国风楼阁平台,栖凤楼品茶app,51pc·mc品茶官网下载

科研要急国家之所急,还要先走一步。
                                    ——赵九章   
科研动态
所在位置: 首页>科研动态

SRL:利用密集台阵观测揭示安宁河断裂北段ML4.0级地震的成核过程

发布时间:2022-03-28

前震可以为地震成核过程研究提供重要信息,被认为是预测地震的最佳指标之一。然而,受观测条件和强震复发周期较长的限制,高精度的强震前震研究结果仍然较少(Ellsworth and Bulut, 2018; Yoon et al., 2019; Yao et al., 2020)。与强震相比,中小地震发生频次高、复发周期短,其地震序列更有可能被小尺度密集台阵所捕获。对这些中小地震的前震序列进行研究,可以弥补强震样本不足的缺点,提高对地震发生过程的认识(Ross et al., 2019)。

2018516日在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石棉附近发生ML4.0级地震。我们利用西昌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采用匹配定位方法(Match and Locate)对石棉地震前30天和后44天的连续波形数据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864个地震。余震分布表明,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安宁河断裂带东侧深部的一条走滑型盲断层。在主震发生前4个小时内观测到41个前震,未观测到前震序列加速发生的现象,前震的b值小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反演结果揭示,前震和主震的震源机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主震和前震发生在相同的断层面上。进一步采用基于互相关走时差的双差定位方法对前震序列进行精定位,发现除最大前震外,其他前震集中分布在300 m × 100 m × 400 m的范围内。大多数前震沿着断裂方向相邻发生,破裂面几乎没有重叠或部分重叠,这与前震触发前震,继而触发主震的级联应力触发机制一致。这是为数不多的关注中等地震的前震研究之一,为研究板内地震的前震机制和地震成核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案例。

 

利用模板匹配定位方法检测的地震序列分布

 

前震的精定位结果、震源机制和破裂半径

 

本研究成果已在《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上在线发表。研究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8YFC15034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4067)联合资助。

 

【文献引用

Feng, T., J. Wu, L. Fang, X. Guo, Y. Cai, and W. Wang (2021). Foreshocks of the 2018 ML 4.0 Shimian Earthquake in the Anninghe Faul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rthquake Nucleation, Seismol. Res. Lett. 92, 1937–1949, doi: 10.1785/0220200332.

 

【作者简介】

冯甜,2018级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吴建平研究员

2016.09 - 至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硕博连读

2021.05 - 至今: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联培博士

返回列表